
文明的意义是?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一、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平等程度.生存竞争的残酷造成动物之间只有野蛮,弱肉强食,而没有平等.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不平等逐步向平等,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 野蛮与文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概念.人类从动物分离出来后,一直在从野蛮向文明进化,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 从野蛮到文明是人类不断提高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消除愚昧,提高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不平等到平等的人类持续发展的状态.从动物向文明人的进化是无止尽的. 就文明的手段来说,文明始于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就文明的内容来说,文明精神开始于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和对立;文明,就是使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相对立的一系列权利界定和义务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这是文明的结果,剥削的出现又说明了文明程度不充分,消灭剥削有待于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就文明的标准来说,文明的实质就是人与人在各方面都平等;包括物质分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精神状态平等,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平等. (二)文明社会与文明人 任何动物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群落才能生存.同样,单个人是不能生存的.人的种群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的结合.人类不同的发展时期、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区域人类种群存在发展的差异,这就产生了相对概念:文明社会. 各时期,各社会,人与人之间也都存在差异,这就产生了从动物到人进化历程中的相对概念:文明人. 二、文明社会 (一)文明社会 文明社会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社会生产力、生活资料满足人民需求的程度、分配的均匀程度、各种权利的平等程度、道德风尚,人类的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均处于先进水平的平等社会,是代表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理想的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目前对文明社会的最简明的概括.文明社会建立在物质资料能满足全体人类需求的基础之上,人与人日臻平等的社会. (二)社会文明的内涵 社会文明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文明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长期艰苦的劳动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成果.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都根植于人们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活动是人类文明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社会实践的形式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社会改革实践以及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生态保护实践.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由上述四种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在此四种实践基础上便产生了人类活动的四大基本领域,即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领域.社会的文明也就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1、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是指各种生活资料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物质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客观世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它体现为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与人类肉体生存直接相关.物质文明的实质是生活资料极其丰富的基础上,人类在生活资料的分配方面实现平等,首先是实现分配数量的平等,进而实现满足各人需要程度的平等. 2、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是指思想、文艺、道德、风尚的状态.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形成的有益成果,主要包括宗教、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等.精神文明与人类精神生活直接相关.精神文明的实质是人与人在思想、精神、意识形态方面的平等. 3、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它一般表现为民主、自由、法治、正义、平等、人权等的实现程度.其实质就是指平等的 程度.人权平等包括分配生活资料的平等以及其它各种权利的平等.政治文明还可分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三个层次.政治文明与人类的政治生活直接相关.政治文明的实质是人与人在政治权利方面的真正平等. 4、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和谐状态,是对人认识自然、掌握和尊重生态规律水平的一种评价,是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变革的结果.生态文明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解决!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建立起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生态文明要求发挥公众的作用,采取有利于自然的生活态度、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不仅要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要将节约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形成良好的环境文化、社会氛围和消费习惯,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生态文明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 (三)社会文明的内部关系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1、物质文明是基础.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制约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人类一切生态不文明的行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中一定阶段的表现. 2、精神文明是灵魂.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反作用.精神文明能促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能有效提高生态文明的程度. 3、政治文明是保证.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是联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桥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沿着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方向发展,确保最广大人民享受社会文明成果. 4、生态文明是保障. 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水平的持续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实现广大人民生和子孙后代生活质量的稳定提高,进而实现长治久安,是政治文明程度的体现,也为政治文明提供保障. 文明: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理性是真理的灵魂,真理是文明的胚胎,文明是科学的丰碑.《博弈圣经》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它的含义有时与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学和人类学里,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义).文明经常与城市有很密切的联系.文明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干·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19世纪之前西方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到了现代西方才逐渐认识到这种对文明的定义是错误的. 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
文明的意义是?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一、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平等程度。生存竞争的残酷造成动物之间只有野蛮,弱肉强食,而没有平等。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不平等逐步向平等,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 野蛮与文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概念。人类从动物分离出来后,一直在从野蛮向文明进化,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 从野蛮到文明是人类不断提高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消除愚昧,提高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不平等到平等的人类持续发展的状态。从动物向文明人的进化是无止尽的。 就文明的手段来说,文明始于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就文明的内容来说,文明精神开始于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和对立;文明,就是使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相对立的一系列权利界定和义务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这是文明的结果,剥削的出现又说明了文明程度不充分,消灭剥削有待于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就文明的标准来说,文明的实质就是人与人在各方面都平等;包括物质分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精神状态平等,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平等。 (二)文明社会与文明人 任何动物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群落才能生存。同样,单个人是不能生存的。人的种群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的结合。人类不同的发展时期、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区域人类种群存在发展的差异,这就产生了相对概念:文明社会。 各时期,各社会,人与人之间也都存在差异,这就产生了从动物到人进化历程中的相对概念:文明人。 二、文明社会 (一)文明社会 文明社会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社会生产力、生活资料满足人民需求的程度、分配的均匀程度、各种权利的平等程度、道德风尚,人类的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均处于先进水平的平等社会,是代表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理想的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目前对文明社会的最简明的概括。文明社会建立在物质资料能满足全体人类需求的基础之上,人与人日臻平等的社会。 (二)社会文明的内涵 社会文明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文明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长期艰苦的劳动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成果。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都根植于人们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活动是人类文明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社会实践的形式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社会改革实践以及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生态保护实践。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由上述四种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在此四种实践基础上便产生了人类活动的四大基本领域,即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领域。社会的文明也就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1、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是指各种生活资料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物质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客观世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它体现为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与人类肉体生存直接相关。物质文明的实质是生活资料极其丰富的基础上,人类在生活资料的分配方面实现平等,首先是实现分配数量的平等,进而实现满足各人需要程度的平等。 2、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是指思想、文艺、道德、风尚的状态。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形成的有益成果,主要包括宗教、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等。精神文明与人类精神生活直接相关。精神文明的实质是人与人在思想、精神、意识形态方面的平等。 3、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它一般表现为民主、自由、法治、正义、平等、人权等的实现程度。其实质就是指平等的 程度。人权平等包括分配生活资料的平等以及其它各种权利的平等。政治文明还可分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三个层次。政治文明与人类的政治生活直接相关。政治文明的实质是人与人在政治权利方面的真正平等。 4、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和谐状态,是对人认识自然、掌握和尊重生态规律水平的一种评价,是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变革的结果。生态文明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解决!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建立起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生态文明要求发挥公众的作用,采取有利于自然的生活态度、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不仅要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要将节约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形成良好的环境文化、社会氛围和消费习惯,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生态文明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 (三)社会文明的内部关系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1、物质文明是基础。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制约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人类一切生态不文明的行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中一定阶段的表现。 2、精神文明是灵魂。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反作用。精神文明能促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能有效提高生态文明的程度。 3、政治文明是保证。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是联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桥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沿着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方向发展,确保最广大人民享受社会文明成果。 4、生态文明是保障。 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水平的持续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实现广大人民生和子孙后代生活质量的稳定提高,进而实现长治久安,是政治文明程度的体现,也为政治文明提供保障。 文明: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理性是真理的灵魂,真理是文明的胚胎,文明是科学的丰碑。《博弈圣经》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它的含义有时与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学和人类学里,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义)。文明经常与城市有很密切的联系。文明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干·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19世纪之前西方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到了现代西方才逐渐认识到这种对文明的定义是错误的。 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
提倡文明,和谐
假期中我阅读了《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让我对“和谐”两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谐”就是和睦、协调、团结,和谐是需要靠大家一起来创造的,希望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打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首先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从身边的点点滴滴中发现,人与人这间,规矩是很重要的,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有规矩的人才能有社会公德心,待人公正,公正在社会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惩处那些破坏和谐社会的人,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报应,让社会洋溢着正义.
其次,和谐社会是需要诚信友爱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心存关爱,互相体谅,才能和谐,就是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凭诚信友爱得以合作,互协互助,心怀感恩,有仁爱才更坚强,才能拥有和谐的社会.
和谐的社会当然也少不了活力,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不要因为失败无助而沮丧、悲伤,别忘记,活力的力量,就像温暖的阳光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我们创造和谐的力量,走进和谐.
和谐的社会必须是安定有序的,安定有序是我们生活中的斑马线,让每一个人感到身心不安全和愉悦,遵守、约束、节约、惩戒、谦让、宽容、合作,这些全都是秩序,才会让我们真正理解和谐的含义,我们不仅是文明的热爱者,也是它的捍卫者和执行者,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文明有序,更加和谐温馨.
和谐社会当然也少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自然这幅美丽、神奇的图画中,观赏日月星辰,纵看江河湖海……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礼物.为了能让我们永远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就让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睦相处吧!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能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