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女》 蒲剧 剧情
蒲剧传统戏《送女》是一出经典折子戏,选自本戏《汗衫记》,戏中讲的是大家闺秀周兰英聪慧贤淑,知书达礼。她与余宽花园相遇,一见倾心,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为良缘。 婚后,周兰英勤俭持家,恪尽妇道,孝葬父母,体贴丈夫。丈夫外出贩马,她依依不舍。夫走后,她独守空闺,思夫心切,日盼夜想,倚门而望,致使陈大郎串通媒婆借机暗算了她。周兰英酒醉失身,又羞又恨,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可是件大逆不道之事。 周兰英难以向外人启齿,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一直隐瞒下去,或者找个适当的时机告诉丈夫以求谅解。世上的事就怕一个“巧”字。 丈夫余宽巧遇陈大郎,发现妻子的汗衫竟然被陈大郎揣在怀里,盛怒之下休妻离家。兰英父亲不知原委送女还家。从而引发了一段《送女》的故事。 《汗衫记》本戏已不多演,但其中的《送女》一折却久演不衰,流传至今,讲述的就是周兰英被丈夫休妻之后回到娘家,父亲送兰英到夫家求情,却被余宽拒绝的故事情节。 《送女》是小旦、小生、老生唱做并重的戏,是蒲剧前辈“四大名旦”之一孙广盛的代表戏之一,而他的高足筱兰香也非常善演此戏。这出戏经历了几代艺术家的精心雕琢,有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也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秀兰的代表剧目之一。 王秀兰除了师承原筱亭外,还得到了孙广盛、筱兰香的点拨,博采众长、功底深厚,花旦、彩旦、闺门旦均有应工。 她的表演大方细腻、生动自然,唱做俱佳,唱腔激情刚劲、字正腔圆,善于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善演刚毅悲壮的人物,比如《游龟山》中的胡凤莲、《窦娥冤》中的窦娥,又能委曲婉转、柔情蜜意,像《送女》中的周兰英,不仅深得戏迷朋友的熟悉和喜爱,更被专家所推崇。 故事中讲到,父亲再三恳求,要把兰英留下,但是余宽始终不允。 在这段戏中,也穿插了不少诙谐的情节,使整个剧情少了几分沉重,多了一些轻松。蒲剧表演大师王秀兰的表演细腻生动,眼神、唱腔、动作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把兰英在父亲面前的娇嗔、丈夫面前的愧疚委屈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刻画的十分惟妙惟肖。 尤其是每处对情节的交代,手眼身法步这五法的运用,都显得极有层次,有序不乱。极好的烘托了周兰英这个人物有家不能回的复杂感情。 在第二部分情节中,父亲和兰英几经周折,向余宽再三恳求留在家中,余宽坚决不允,周兰英又找理由说服丈夫,以情感人。这段戏中,王秀兰用脆嫩、略带“奶腔”的唱腔音色,把兰英的委屈、悲切刻画的惟妙惟肖。尤其是“余郎夫莫恼怒休把脸变” 这一核心唱段,紧扣剧情,把对丈夫贩马出门后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委婉优雅抒情,从初一盼到三十,一天不落的叙述了自己的焦急心情,更是让王秀兰演绎的哀怨缠绵,荡气回肠。把周兰英盼夫心切的真情实感,都融化在一字一句的唱腔里,在百姓中声誉极高。 在最终余宽向兰英索要定情之物汗衫,兰英又惊又喜,误以为余宽生气就是因为汗衫这件小事,翻箱倒柜再三寻找,始终没有汗衫的影子。兰英才暗自盘算,原来是中了陈大郎的计谋。 这段戏中,蒲剧艺术大师王秀兰充分汲取生活中的营养,善于从生活中撷取富有个性的动作细节,使人物个性鲜明,舞台动作不仅精炼利落,而且生活化、真实化、个性化,在“周兰英低头暗自细盘算”一段唱中,吐字清晰,音色脆嫩,入情于声,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她的冤情和受骗过程。 蒲剧艺术大师王秀兰表演《送女》,这段戏中的人物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深得戏迷的热捧和喜爱,也成为票友广为传唱的精品剧目,并流传至今。其实在蒲坛之上,还有一位名家的《送女》也是深得百姓的喜欢,她就是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武俊英,主工小旦。 说起武俊英,戏迷们就会自然提起她的“俊英腔”,武俊英的唱腔“吐字清、声含情、韵味美”,唱腔委婉凄切、柔肠百转,既有蒲剧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为以慷慨激昂为特点的蒲剧又增添了一种新唱法。武俊英的《送女》师承筱兰香,注意揣摩剧中人物的内心和情感,把周兰英的委屈、真诚又有口难言的复杂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送女》这出蒲剧经典折子戏,从四大名旦孙广盛开始,就成为几代艺人的代表剧目,像我们熟知前辈 筱兰香、王秀兰,又到今天的武俊英、王苗苗等名家,都在继承前辈的艺术中,结合自身特点又有所发展,使这出折子戏更加经典。 其实,蒲剧作为地方戏曲能流传百年,并且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就是在继承和不断推陈出新上的结果,都是不断吸取其他剧种的精华而成长的。但是要脱离了具有特色的蒲剧优秀传统而去创新,发展就无从谈起。
苏三起解怎么读?
苏三起解读音:sū sān qǐ jiě。 苏三起解[sūsānqǐjiě]“苏三”是个人名。“起解”是传统政治文明中的一部分,“解”是“押解”的意思,在川东还有把犯罪嫌疑人“解走”“解到某处”的说法,就是法警把嫌疑押走走,起解就是开始押解上路。 背景介绍 明朝时,名妓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景隆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燕林,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 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复审。苏三奇冤得以昭雪,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据此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苏三起解》描写了苏三被押解赴太原途中与解差崇公道的故事,是京剧中著名的唱段。
苏三起解什么意思?
《苏三起解》是传统戏《玉堂春》的一折,叙述苏三自王顺卿走后,矢志不接客。鸨儿用计将其卖与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老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赴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
《玉堂春全传》
明嘉靖时,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三山街有锦衣卫带上殿指挥王炳,因得罪严嵩,告假在家。他的妻子余氏,生有三子一女。长子仲卿,已娶苏布政女;次子子卿,已娶陆翰林女;三子名鼎,字顺卿,女锦云,都没有婚嫁。顺卿奉父之命前往北京,索要父亲故交屠隆所欠银三千两。临行,所恋妓女唐一仙托顺卿代为问候她的盟妹玉堂春与雪里梅。顺卿在京索及欠银后,往访玉堂春,居住在玉堂春之处,并与一山西豪客方争结交。此时有一人名叫严世凡想娶玉堂春。被方争痛打了一顿,后方争逃回山西。不久,顺卿将索来的银子花完了,被鸨母一秤金逐出院,流落为丐。玉堂春知道了此事,让顺卿把十二个皮箱装满砖石来蒙骗鸨母。
王顺卿依玉堂春计,来到集市之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把砖头瓦片,用布包裹。假充银两,放在皮箱里面,径直向春院而去。春院守门人看见顺卿气象一新,吓了一跳,赶快报与老鸨。老鸨听说,半晌不言:“这是怎么回事!曾听玉堂春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倒带有金银,好不叫人恐慌!”老鸨左思右想,老着脸走出来见了顺卿。顺卿说:“以前那几两银子值甚的?我岂肯放在心上!我今皮箱内,现有五万银子,还有几船货物。伙计也有数十人。”鸨母忙赔笑把顺卿接进春院,吩咐摆酒席接风。鸨儿说她自顺卿走后,寻了他一个多月,才回家,一边说着,一边叫丫头报玉堂春。
丫头一路笑上楼来,玉堂春已知公子到了,故意说:“奴才笑什么?”丫头说顺卿又来了,玉堂春故意吓了一跳,不肯下楼,这时老鸨慌忙自来,玉堂春故意回脸往里睡。鸨子说:“我的亲儿!王姐夫来了,你不知道么?”玉堂春也不语,连问了四五声,只不答应,鸨儿拿一把椅子坐下,长吁了一声气。玉堂春见她这模样,故意回过头来,双膝跪在楼上,说自己已发下誓愿了,不去接他。老鸨说发愿只当取笑。于是一手挽着玉堂春走下楼来。顺卿见了玉堂春,冷冷地作了一揖,也不温存。老鸨便叫丫头摆桌取酒,老鸨殷勤劝酒,公子吃了不几杯,叫声多扰,抽身就走。丫环一把扯住,老鸨也急忙劝阻,忙叫丫头把行李抬到百花楼去,就在楼下重设酒席,笙琴细乐,也来奉承。吃到天色已晚,老鸨说:“我先去了,让你夫妻二人叙话。”顺卿、玉堂春正中其意,携手登楼。二人一晚叙话,正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过了几日,玉堂春把自己所积攒的金银珠宝装入六箱,让顺卿带回家中告诉父亲,再来赎返。鸨母见顺卿留下六个皮箱没有拿走,也就没有生疑,顺卿回到家中,把此事告诉父亲。王炳不相信有如此义妓,认为金银是顺卿入了奸党抢劫偷盗所得,痛加殴打责骂之后,把他锁在房中。再说鸨母等了一段时间,见顺卿还是不回来,就暗地里打开剩下的那六只皮箱,一看都是一些砖石瓦片,才知道自己中计,怨责玉堂春,逼她接客,玉堂春不肯,被罚为使女。鸨母又命雪里梅冒玉堂春之名接客。这时方争又返回京都。赎出玉堂春,送往南京。王炳怀疑方争是强盗,与顺卿是一伙,就托言说顺卿没有回来,方争不得已,携玉堂春回归山西洪洞县老家。
方争妻蒋氏,与监生杨宏图通奸,见方争回来,并带了一女子,说:“你莫不是娶了小老婆,”方争说是,蒋氏大怒,说:“为妻的整年月在家守活孤霜,你却花柳快活,又带这泼淫妇回来,全无夫妻之情。”说完,啼哭起来。方争忙劝解,但不知蒋氏并非吃醋,只是怕自己与杨宏图的奸情被他看出。
晚上,蒋氏翻来复去,一夜不曾合眼。天明早起,赶下一轴面,悄悄把砒霜洒在面上,送给方争,把方争毒死。假罪于玉堂春,扯了玉堂春往知县处叫喊,知县升堂,唤进问其缘故。蒋氏说:“小妇人蒋氏,丈夫叫方争,去北京为商,用千金娶这娼妇叫做玉堂春为妾。这娼妇嫌丈夫丑陋,因吃辣面,暗将毒药放入,丈夫吃了,登时身死。望爷爷断她偿命。”知县听罢问玉堂春怎么说,玉堂春大喊冤枉。县令因得到蒋氏贿赂,将玉堂春问罪收狱。
太原刑厅乔季方拟重审此案,恰遇丁忧未果。乔季方在回京途中,救了一女子,乃雪里梅。原来严世凡被方争痛打之后,心中怀恨,等方争走后,又去强娶玉堂春,结果误得雪里梅。雪里梅因为也与顺卿有约,所以不肯相从。严世凡让第六妾相劝,第六妾帮助雪里梅逃走,雪里梅逃出后,途中正遇到乔季方,即留居于其老母处。严世凡不见雪里梅,大闹妓院,鸨母一秤金逃往山西旧居。这时临近考试,王炳不允许顺卿应考,其妹锦云设法将顺卿救出。顺卿一举得中。王炳才不归罪于他。后顺卿赴京应试中状元,乔季方见榜来喝,告诉他方争被害一案。顺卿正为玉堂春不安,忽奉朝命为山西巡按使。公子听说,两手加额:“超我平生之愿矣。”
次日,领了敕印,辞朝,连夜起身,往山西省城上任。王顺卿来到山西,一日换了素巾青衣,随跟书吏,暗暗出了察院。雇了两个骡子,往洪同县路上来。赶脚的人在路上闲问他们去洪同县去做什么,公子说来洪同县娶个妾,不知谁会说媒。小伙说洪同县有一个财主,因娶了个小妾害了性命。这财主叫方争,妇人叫玉堂春,是京里娶来的,他那大老婆蒋氏与邻家杨宏图相通,怕方争回来知道,一服毒药把方争药死。这蒋氏与杨宏图反把玉堂春送到本县,用银子买通官府衙门,将玉堂春屈打成招,问了死罪,送在监里。顺卿问玉堂春是否已死,小伙说不曾。又问要娶个小,要谁做媒,小伙说送顺卿到王婆家去,她极会说媒。蒋氏与杨宏图就是她做的牵头。
于是顺卿在小伙引导下来到王婆家中。公子夜间与王婆说话,见她能言快语。天明又到杨宏图前后门看了一通,与方争家紧壁相通,可知做事方便。回来吃了早饭,还了王婆店钱,雇了骡子,星夜回到省城,到晚进了察院。次早,星火发牌,按临洪同县,各官参见过。吩咐就要审案,原来审查玉堂春一案的知县叫刑房吏书,即将文卷审册,连夜开写停当,第二日送审。
第二天开堂重审,玉堂春披枷带锁,眼泪纷纷,口称冤枉。顺卿见玉堂春这般模样,心中凄惨,听事官接下状来。公子看了一遍,问她情况,玉堂春说:“爷爷!我从小接着一个公子,他是南京礼部尚书三舍人。”顺卿怕她说出丑处,喝她住声。又问她案情一事,玉堂春说案情一事,只问蒋氏便知。经过审查,终于查清蒋氏与杨监生通奸害夫一事。蒋、杨被处极刑,提笔写道:蒋氏凌迟处死,杨监生斩罪非轻。王婆赎药是通情,杖责示警。知县贪酷罢职,返赃不恕衙门。一秤金逃回山西,又设典当营生,因所为刻薄,引起民怨。值顺卿往方家致祭方争,归途中恰遇到她。乃处一秤金以重罚。不久,乔季方送雪里梅至山西,顺卿亦以妹许季方。及任满回京,请假完婚,除娶正妻外,即娶玉堂春、雪里梅、唐一仙等三姊妹为偏房,后严世凡失败,其第六妾亦归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