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力教育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天津自力教育 > 文章大全 > 正文
如何评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 Stefan Zweig ) ?
如何评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 Stefan Zweig ) ?
提示:

如何评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 Stefan Zweig ) ?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一个很厉害的的作家,值得尊敬。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 人物经历: 1937年,与妻子分居,次年友好地离婚;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绿蒂·阿尔特曼结婚。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简介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简介
提示: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简介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简介

1、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2、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3、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文学常识
提示:

斯蒂芬茨威格文学常识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扩展资料: 作品主题 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相融通。 这些小说文本或者重视对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心理剖析,或者记录为情欲所驱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灵自白,或者描写暮年男女激烈情感历程的悲苦回忆。读者在茨威格的作品里“发现了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并为此与它们产生了“共鸣”。

茨威格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提示:

茨威格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答案】:首先,反对战争,同情弱者,贯穿着人道主义精神。茨威格亲眼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所以他对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反战成了他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如《象棋的故事》。对屈从于命运的弱者或小人物的同情是茨威格人道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其次,擅长心理分析,精心刻画人物。茨威格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善于借助于心理分析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深处最隐蔽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剖析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被损害者的灵魂,如《马来狂人》。
再次,构思奇巧,情节动人,不落俗套。茨威格小说取材于日常生活,但构思新颖、巧妙,不落俗套,使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扑朔迷离而富有传奇色彩。另外,茨威格还善于设置悬念,使小说收到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如《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