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力教育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天津自力教育 > 文章大全 > 正文
王文襄的人物简介
王文襄的人物简介
提示:

王文襄的人物简介

王文襄,男,汉族,民革党员,清华大学研究生,1960年5月11日生于北京。王文襄曾经任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哈尔滨市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常委、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委、黑龙江省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青年商会副会长、哈尔滨市房地产开发及住宅建设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信恒集团董事局主席等职。王文襄先后荣获“中国经济人物百名杰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黑龙江省经济风云人物”、“黑龙江省光彩企业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王文襄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文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王文襄故意杀人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王文襄执行死刑了吗
提示:

王文襄执行死刑了吗

  记者从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王文襄、白鹏故意杀人案,近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终结,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日依法对王文襄、白鹏执行死刑。
  法院审理认定,2001年12月,王文襄任法定代表人的黑龙江信恒集团有限公司与钟益师任法定代表人的黑龙江东西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工程款纠纷诉至法院,信恒集团有限公司败诉,王文襄怀疑钟益师讹诈其钱财,与钟结怨。
  2008年12月,钟又以赔偿损失、更换正式销售合同等为由将黑龙江信恒集团有限公司再次诉至法院,双方矛盾加剧。王文襄产生以暴力手段报复钟益师之念,指使、雇用时任其秘书的白鹏绑架钟益师,并与白商量找人共同参与。白鹏遂邀约于毅参与,并应允事后给于20万元。王文襄向白鹏提供钟益师的具体住址,又让白从信恒集团辞职,向白支付数万元用以准备作案工具,并共同商量选定作案地点等。
  2009年5月,王文襄因白鹏、于毅迟迟未动手而不满,打电话催促。白鹏、于毅于同年5月18日上午在钟益师家住处的停车场,采取绳子勒颈部、捂压嘴部、捆绑双手手段将钟放入汽车后备箱内,后驾车前往事先选定的砖厂,将已死亡的钟益师抬至废弃窑洞内,将钟焚烧。
  王文襄在得知钟益师死亡后,让白鹏、于毅到海口市与其会合,付给白2万元,让白、于到北京等候其支付酬金。

亿万富豪雇凶杀人怎么回事?
提示:

亿万富豪雇凶杀人怎么回事?

黑龙江亿万富豪雇凶杀人伏法 心态扭曲酿悲剧
2011年09月04日02:36京华时报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9月1日,原黑龙江信恒集团主席王文襄在哈尔滨被执行死刑。王文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司机,成长为一个拥有亿万身家、头顶政协委员等诸多光环的企业家,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因雇凶杀人锒铛入狱,走上不归路。


黑龙江信恒集团原董事长雇凶杀人被执行死刑
与人结怨雇凶杀人焚尸

1997年,王文襄作为股东之一的哈尔滨信恒房屋土地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其后组建了黑龙江省信恒集团,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亿万富豪。

事业发展顺风顺水,可有件事一直困扰着他,那就是和钟益师的官司。法院审理认定,2001年12月,王文襄任法定代表人的黑龙江信恒集团有限公司与钟益师任法定代表人的黑龙江东西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拖欠工程款纠纷诉至法院,黑龙江信恒集团有限公司败诉,王文襄怀疑钟益师讹诈其钱财,与钟结怨。

2008年12月,钟益师又以赔偿损失、更换正式销售合同等为由将黑龙江信恒集团有限公司再次诉至法院。

此举激怒了王文襄,他指使、雇用时任其秘书的白鹏绑架钟益师,并与白商量找人共同参与。白鹏遂邀约于毅(已判刑)参与犯罪,并应允事后给于20万元。

白鹏、于毅于2009年5月18日上午在钟益师家住处的停车场,采取用绳子勒颈部、捂压嘴部、捆绑双手等手段将钟益师放入汽车后备厢内,后驾车前往事先选定的砖厂,将已死亡的钟益师抬至废弃窑洞内,将钟的尸体焚烧。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年底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王文襄、白鹏死刑,二被告人提出上诉。2010年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从普通司机成为亿万富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文襄还是哈尔滨木器制造厂的一名司机。九十年代中期,他与一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了新地小区,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几经周折,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的一条小巷里,记者找到了王文襄曾工作的木器厂下属企业哈尔滨哈木林产品工业公司。该公司处于停产状态,只有少数留守人员。

据了解,原来企业工资和待遇都不错,有职工千余人、十个车间。王文襄是通过木器厂领导介绍,到企业车队当司机的。该公司负责人回忆,王文襄不是特别显眼的一个人,不太爱说话,干活挺认真。后来因为车的问题闹了点小矛盾,就调走了。

“刚来的时候,王文襄还是小伙子呢,人品不错,老实巴交的,不太爱说话。他住得远,天天坐通勤来单位,干活挺认真,经常跑长途也没有怨言。”原来曾在哈尔滨木器制造厂下属企业车队工作的李贵滨说。

与当年在木器厂工作时默默无闻不同,1995年后,王文襄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哈尔滨市房地产行业举足轻重的名人。有关专家认为,王文襄的雇凶杀人行为与心态失衡有关。王文襄从一个普通司机成长为拥有数亿资产、头顶诸多光环的亿万富豪,快速积累的财富、翻天覆地的地位变化,让其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认为不冒险干不成大事

据一位黑龙江省青联委员介绍,2001年左右,他认识了王文襄,这时王文襄已经开始有一种类似暴发户的心态,喜欢“显摆”自己的财富,经常提起自己开发了多少楼盘、有多少资产。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干好。”王文襄雇凶时曾这样说。在王文襄的一份事迹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认准的事就得干,并且一定要干好,不冒险干不成大事。这样的信条,让王文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做下这起雇凶杀人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成功人士’突然做下一些大案,偏离常规,这和他们奋斗的动机、最终的目标、人格的塑造有很大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说。

随着财富、地位的巨变,王文襄产生了盲目的“自信”,认为金钱可以“摆平”一切,“法律是为别人制定的,不会来惩罚我”。

与钟益师的官司中,王文襄输了官司赔了钱,觉得自己被钟和别人合伙“算计了”,为此一直耿耿于怀。钟益师再次起诉后,王文襄对其律师说:“只准赢,不许输。”他后来找到白鹏,让其“绑了”钟益师,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其实,即使之前的案件已经二审终审,王文襄仍可以继续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申诉。遗憾的是,他没有这样做。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