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的风俗有什么?
大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户户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兜),叫“年财佬”。到了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2、湘西土家人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 3、张家界市区域内的白族人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有举行火把节的传统风俗。 4、过小年,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举家休息聚餐,称“小孩子过年”。家家筹备年货,作豆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心,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5、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缩,顽童则持彩灯相戏。农家除在猪栏狗窝鸡坍暗角点烛外,还在田头地边燃火,意在除虫,祈求丰收。
湖南的风俗有哪些
湖南风俗:方言文化、节日文化、嫁娶文化、饮食文化。
1、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内的方言,其中汉语方言包括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语,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语的龙山土话、保靖土话、孟兹话、侗语、勉语以及壮语。
2、节日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
4、饮食文化: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菜。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
常德古时有什么历史故事
常德德山山有德 相传在尧舜时代,枉山(今德山)脚下住有一位名叫善卷的先生,他很有德行,农闲时,在德山孤峰岭开设学堂,教学农家子弟,农忙时,自己耕田各地。 平时,对方圆几里内老的少的,都肯行善积德,对隔辟乡邻就更是以礼相待,和睦相处。 尧帝得知,便拜访善卷先生。 这时,善卷正用牛耕田,尧帝问到:“先生,耕田不是用水牛好些吗,为什么要用黄牛?”善卷先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继续耕田,等一犁耕到头,他才将黄牛叫住,停止耕田,并把黄牛放到山上吃草去了。 这时,善卷先生便过来对尧帝说:“刚才先生问我为什么不用水牛而用黄牛,这叫我怎么说呢?耕田是水牛好,力气也大,黄牛当然要差些。 但当时黄牛正在为我耕田,我不忍心讲它的坏话。 ”尧帝听后对善卷先生的为人更加了解了。 心想,他对牲畜都这样讲道德,对人们积的德那就不用说了。 果真是难得的人才。 于是尧帝便对善卷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还说明了来意,想以天下“禅让”给他。 善卷先生谢绝了尧帝的好意,并说“我自力更生,养活自己,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亦乐乎。 ”尧帝不好勉强,与善卷先生告辞。 从此善卷先生患病死了,就葬在沅水河畔的花船庙(亦叫永庆宫),这里的百姓为了永远不忘记他,便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善卷垸。 隋朝时,朗州刺史樊子盖钦慕善卷先生高尚的品德,将善卷先生居住过的枉山改名为善德山,即今常德市德山。 “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掌故源出于此。